close

指領式纏法的化力和借力2007/02/20 下午 06:07:22

內家拳的掌法攻守全在「纏 法」技術,所以內家是「觸手即纏,隨變而纏」,纏法可以應用方法、變動形態、用技部位、.....等各種方法來分類,所以纏法沒有一定的分類方法,從每一個角度都能談纏法。
              所以教學的內容才有各種不同角度,但是宗長常常說,原理算是比較單純,但是教學上若是漏掉任何一項都將導致學生不會做的完美,要練「觸手即纏,應該有黑白2道的觀念出現,少任何一種都將導致技術面的不完整,大致先以小臂以下作示範,同時可以說明制式接點,變動接點,最後熟溪之後,再練以上

          就像以使用身體的部位來分,大致可分為「反身大纏,旋肩纏、旋肘纏、旋腕纏、旋指小纏」。
宗長以前教我們的順序就是這樣,不過後來教學生,似乎作一些順序變動(但每一項該注意的內容不減)就好像不影響,

如果以環的方向則可分為正纏、反纏」,如果再細分又可以分為「上下、左右、前後」等各種纏法。
有一點點??  感覺上有點像應用題型??

無論纏法有幾種,所有的纏法都有一個特徵,就是使用「指令法」,而不是使用「湧泉法」。
 指領,非湧泉,這部份可能要讓學生體驗對力,問學生對方的力在你身體裡如何不見,讓學生知道不是靠湧泉撐,而後才能確實信賴上半身的技術,當然之後又要補練起來,因為身是一整體,故意做單獨切割,其實不智,但是學習時要分開教

像對法的「推、托、帶、領、戳、砸」,和吞法的「中平肘走化、上翻肘走化、下壓肘走化及這些動作,都是「指令法」的纏法技術,而不是「湧泉法」的技術。
這是完整大動作名稱

纏法在使用時,基本上都不是正面迎敵,而是側面迎敵,當敵人的力量一來,利用纏法的一線貫串,借敵人力量導入身手腳,牽動身體變動,立刻形成側身迎敵的形態,然後順勢而纏,進行壓制性的攻擊。

過去我們不斷強調,宗岳太極無掤勁,纏法所使用的就不用勁的技術,所以當然沒有掤勁。因為纏法是導敵人的勁到身上來用的,是借敵力來用的,不是把敵人的勁掤出去的。

一般而言,敵人力量傳來,基本上是走兩條線的,一條線是用水車立轉,將力量導到身後,這部份是化敵力;另一條線是用一線貫串,將敵勁導到身上來,讓自己的身體因受力而變動,這部份是借敵力。

所以化力和借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化不能借,那就蓄不好勁;如果能借不能化,那恐怕就會被打出去。所以能化力能借力是一體的。

好的纏法技術,是化力和借力的統合。因為化力,所以不可以頂抗,因為借力,所以要有借勁的身形。

借勁的身形,就是「機由已發,力從人借」的機,如果沒有這個機,是借不到力的,借到了力也蓄不到力,沒有力就無勁可用。

有了借力的機這個身形,借到了力,力會從手臂上傳導到肩到,再傳到背,再傳到另一肩,再傳到另一隻手,在傳到腳底下去。
掤法的問題是化不夠乾淨這件事,只要維持著抵抗概念,就有機會被對方的武器長驅直入,壓著打,若是以前的掤法可用,那都表示沒人給你餵長勁: 但是有人會作一些修正,例如,將掤法的防禦工程提早修建,也就是足弓身弓先及早預備好。這又怎麼辦???因為他會說,我已經練習很順暢,隨時可以擺出這樣陣仗,先看宗長的下段文章--

在這個傳導的過程中,身形就形成了「因敵成體」的變動。這個因敵成體的變動非常重要,因為將來練成之後,你的手無論怎樣伸縮,腰都會幫你蓄力,腳都會幫你蓄力。所以無論你的手如何伸縮,無論你的手在攻防時怎麼拐彎,你的內勁都會很大。
以前我練掤手的時候,我若看這段文章,我也會想說,喔,原來腳要曲而蓄勁,我之前推不贏,一定是因為這樣,我一定要在掤手時,讓我的身腳成為蓄力的點....,難道我今天違反以前我的想法嗎??是故意強辯嗎???
為了這個掤法,我想楊家 鄭子都已經很有經驗,我不否認的是掤法中的後段,也就是發勁的一小部份情況,也就是剛好五弓身形配合對方勁路連結完成,而造成反彈,或是你主動近身,利用貼身後身型優勢造成反彈,但是我說了,這是一小部份還有一小部分,我勉強可以接受。就是做出掤手時,有短暫時間隔開和對方距離,掤手常接的下個手法是履手,WHY?,因為古人其實就已經知道,掤手力雖大,但是你就是不可以把它過度渲染,不然就不用掤履擠按,我想起吳殳講"偏長",...........後來我示範面對掤手,或說我想在宗長身上用掤手,永遠沒有一次成功,因為要破解這一招,太多了,雖然我知道楊家裡面已經準備各種"應變法"對方如何變招,掤手要做何種回應的練習法S,例如破掤手將其掤手往上,或是往下壓,這些動作在練推手套招中都有,那我不是明明知道有還故意說人家沒有,非也,
就是因為知道有,我才知道用這些方式練習,有大問題,舉最簡單例子,對方輕推....就點到這因為宗岳門在這點是超極獨門,就是這個,後面不講了,因為這樣又要引起口舌之爭。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攻守時,無論是防禦或主攻,都是手先伸出去或先縮回的,「指領法」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指領法」完全符合打鬥的真實狀況,那就是「手先動」。

「指領法」的內家,就是練到手一動,身形步自動配合,將來打鬥時手無論怎麼動,身形都是主動去配合的。「湧泉法」是以腿去指揮手,所以內家大都只用在推撞的技術;也就是兩手不動的推撞情況下,「湧泉法」就很好用了。

但是內家推撞之前,大都必須有手部化力借力的動作,才能推撞,如果沒有手部化力借力的動作,就會被制於敗形,反推反撞的威力再大,也是沒用的。所以對於內家「指領法」比「湧泉法」重要很多。
所以練習小纏時,要練一段是雙方互相伸手,而發勁發出,看似簡單,難難難,但是學過之後就易了。
我想起以前我看過掤手比較難對付的就是,他就是把身型手,有時還雙手互用,一手不行另一手掤,的確會造成對方壓力,因為想近進不去,一靠近就被對方擋在外,...若是對方又身強體壯,....其實出現了,以前我最喜歡講的就是,宗岳門設定的條件,就是對方身型比你壯,不就是這樣,--   .........-未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