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落空技術 
太極拳的落空技術


武術的「落空」是王宗所獨創的,《打手歌》說:「引進落空合即出。」所以「落空」的原則是「引進落空」不能「引出落空」。
「引進落空」就是引到沾衣處落空,引到見肉處落空;
------這邊其實上中下3段的落空都可以練習,也可以以此講解。
「引出落空」就是引離沾衣處,引離見肉處,這樣的落空由於和我們的身體軸距太長,倒手反擊時必須花費力氣,效益不好,要練肌力才能勉強執行,這違反太極拳不用力的技術,所以太極拳不用;「引出落空」還有一個大毛病,就是引了之後,有時候還會打不到對方,因為打擊距離會變遠,所以太極拳不用。

有些太極拳的技術說了得罪人,但為了後代子孫,又不能不說,那就是很多太極拳不能打,大部份是因為用掤勁「引出落空」,所以不能打。
「引進落空」不能用任何勁,手上身上不能能帶任何勁,大鬆大柔,才能引進落空。
----這段應該是在練習中段引落時,發生的柔韌勁,必須完全割除,更不用說如果以外家太極推手示範,更多這種柔韌勁,但是近期發現,其實例如看起來比較沒問題的下壓肘,可能也要依此準則修正為佳。
我常開玩笑說:「掤勁是用來站蒼蠅的。」你手上一掤,什麼亂七八糟的蒼蠅蟲子都能停在上面,那還談什麼「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再鬆的靜止動作都不鬆,都有勁」這點你一定要記住,所以「引進落空」時的鬆,一定比任何靜止時的放鬆狀態要更鬆才行,否則就會帶勁,就會被聽勁。

「沒有勁才不會被聽勁,完全不被聽勁才能落空」,「落空」不是用圓周的螺旋力把別人的力量引到身後去,用圓周的螺旋力把人的力量引到身後去不是真正的「落空」,那是敵人的勁過老了,越過我身體了,無效了,槍家吳殳說這叫:「龍老。」「龍老」不是「落空」,是敵人還聽著你的勁,他卻用力過頭了。
---這點可以外家之掤手示範

「落空」就像你從大樹掉到屋頂,正要站上屋頂時,屋頂卻突然不見了,讓你直直往下掉到地板上,當你正要站到地板時,地板卻又突然不見了,你又墜入深淵中一般。王宗岳說這情形就是:「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這段的標準示範就是上翻肘,下壓肘的其中一種練習要求,
---但是更近一步的練習,有點類似水枝的動作,套句劉師兄之前的學習經驗,但是一比較就知到不同
如何上的更多--身上落空到腋下,肘領掌容易跟隨
如何下到地上--好像把敵人的拳貼地磨地。

所以你用手臂拱得圓圓的,用掤勁把別人化到身旁身後都不是落空。掤勁就像屋頂沒拆掉,敵人站在上面,就算你把牆壁拆了,地板也拆了,敵人雖然還往下掉,過程中總還有個落腳的屋頂,總還有個變化的機會。

所以說,「落空」必須在沾粘連隨下,讓敵人完全聽不到勁才能達成。
--腰化,胸化,進腋下

一般人練習「落空」時,常常無法真正落空,所以要花很長的距離才能落空;一般人練習「落空」時,經常還在被聽勁狀態便以為是落空,所以經常被制了很久還不知道;有些人花了很長的距離落空了,但又回頭用勁頂到對方,再次被捕捉。

對方粘我時,就像張著一張網子追逐小蟲,我們一開始保持沾在對方的網口一般,順著網口後退,一但發現對方感覺不到我時,也就是雖沾粘卻無法聽到我時,立刻變化反擊,反擊時不能又頂回去,否則就會直衝敵人的網內了。
---撞 拉 轉 發,轉這步動作很容易提前,而發的動作也會因為不相信掌法,

「落空」練久了之後,能在一剎那間,落空對方而反擊,那時候就不必用很長的距離了,所以高手一沾手就能反制對方 ,但是初學者練習時還是要用長距離練習。

「小臂落空妙在肘,手臂落空妙在肩」一般太極拳的垂肘是不能落空的,一定要鬆開肘才行;一般太極拳的沉肩是不能落空的,一定要躭肩才行。

肩肘的技術要記得:「沈肩、躭肩;縮肩、貼肋;墜肘、入胯。」
--真正的沉肩將會多出1-2吋的距離可以誘敵深入,
--沉肩,調整肩型,稍微往前一 些,讓肩不見,變成樁時身寬度更窄,同時接到力量直接接到身體

不要相信別人肘不貼肋的心法,宗岳太極「引進落空」時肘要貼肋,才不會在肘上形成掤勁,把肘順著腰隙,落入胯中才正確,這樣就可以完全不用手,而用身體化掉敵人的勁力,因為手已經融入身體內了,所以不需要用到手來化勁。

整個身形如果正確,敵人的力量雖然直接推向我們,卻會自動往下墜,或順勢導向上下左右,不會壓制到我們身形的結構。

先落空,再下沉,再轉方位發勁,無論是小臂或手臂或肩或身體其他任何部位的落空都是如此,這三個順序一定要對,不可以顛倒,顛倒就全錯了,無法落空。
---顛倒之後會習慣用手主動離開位置去接人,
宗長先用下壓肘,龍腰,撞擊,肘往橫往前拉,轉腰就接到對方
(這邊就是我們都很常犯的錯,常常急著先做,結果手一接到 身就不來補位了)
然後

「引進落空」的時候,要記得身手腿的五弓都要運用,很多人在用身弓時,手弓沒有相合,落空後不但無法反制對方,反而會被繼續壓制,這是一定要注意的。

手弓的運用掌法很重要,不要忘記托式弓和扣式弓的掌法變化,連小指的動向也不能疏忽。更不能忘記弓形在打擊和擒摔的運用部位在那裡,熟練這些部位,可以立刻轉變成打擊或擒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