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梢與遠近      作者 李科宏

     有一句名言說:"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古人真是會造句,完全將對戰中的互相優勢顯露,好像講矛和盾的故事一樣,
為什麼要提這件事,因為第一,宗岳門教的太極拳,內已含槍法,所以不需要再學槍法的原理,光是封閉就已經很夠用,而且上課時,就會講解如何以槍法精神貫串拳法,槍是長兵器的代表,

      而短兵器是子午鴛鴦鉞,宗岳門已經有改造過的練習版,徹底發揮練習此武器短擊的最大效益,
 
      因為最近練拳中槍法較多,所以不自覺就習慣使用槍法,果然是好用,而且不是用棍法橫掃的想法,使用戳砸的方式能將兵拳合一的感覺作出,

      但也因此發現這樣練可能少練到短兵器中的優點,就是指領會變慢,因為指領的特色,將造成旋轉如意,轉換角度面對敵人快速,  所以宗長這周上課,又將指領再提一次,

      對外門學生來說,講解這些方式是沒有用的,因為溶不 太進去自己的武術,
而我們宗岳門雖然剛剛我說長短之用,可是用長槍的心法中也應該帶著帶著短兵器的敏捷法,而且不是為了敏捷而敏捷,也就是說不是為了快而快,那是自然成形的東西,其實要練自然成形其實相當難,宗長這周講到自然體,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詞,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看柔道漫畫得來的,可是真的有人可以這麼深刻的將自然體告訴我說,你現在有機會學成,這真是很值得高興。

短兵器的部分在於小手臂的部分,因為不用大小手臂共同伸直操作,所以常常會出現屈肘的狀態,因此大纏中不論上翻下壓,前臂的構造都像是匕首型啊,而且是時時刻刻面對敵人的攻擊拳,而且若是別人撥我拳 腕附近,"在攻擊中同時化解","化解中帶著攻擊",這是最好的化法,但是有沒有機會融合長槍型呢?有的,使用隨人進方翻肘就有機會完成化解完的小纏型匕首...以上,是屬於大纏小纏槍型的互相比較。

那面對對方的反應,也就是我方的攻擊,若是受到反擊,包含攔截,衡力,抓拳抓腕等等,這邊進入梢的部分,所謂"千斤不壓梢",
壓梢的目的是為什麼? 其實是希望抓住對方,進而控制他,不讓他攻擊我,但是前輩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有方法才能達到"進而控制他,不讓他攻擊我"的這種目的,使用抓是人的本能,
日前我得到一項經驗就是,我會抓,但是我接下來就沒有下面的一氣呵成動作,我的確抓住阻擋,但是卻也讓自己面臨另一種危機!!!!也就是我抓住梢。但是對方將梢亂轉,我勢必跟著亂轉,真是非常驚險,明明我會用敷,卻心懷軟慈,結果導致自己技藝無法完全施展,自己覺得可惜,
所以我會記取每次面對對手就使用出我最好的功夫,如獅子駁兔般認真,這次經驗帶我另一項我很深很深的體會,一定要鬆,非鬆不可,因為我所有的技術都得在鬆中才能使用最多使用最好,幾乎只要我一用上力碰力,結果就會不好看,因為我想面對亂動的對手,若是自己的樁力不足,敷技不好,都將面臨被反撲的危險,高手往往制敵於機先,讓你渾身蠻力都用不出,我想這是現階段最佳的進度。當然這邊還有訓練的問題啊 ,雙手的搭配將會使單手技變更完整,單手技的訓練也會將整體分數穩定度提高。

一種武術訓練的原則,若是常常認為一擊必殺,勢必將化解認為不需要精練,而將訓練重心9成放在攻擊;但是若是認為我攻也不一定贏面多,反而願意停下來學習化解技術。
這是邏輯的順序,也是真正的戰場考驗,因為退不等於化解技術的全面,退身體也不等於"柔",這是很多先學攻擊為主的武術在來學化解時的想法,宗岳門在教化解時,主張要完全化解對方攻擊,不可帶一絲絲抵抗的意念,重點是,而且要求標準是還能化完再攻擊,而且也不要求以退步為主的練習先,這是很大差異,因為一旦你練成打擊很重要,若沒有好的系統教學引導,你再學化,一定學得很辛苦也不一定會成功。
就像雙方交手,壓制梢雖然重要,但是因為它很難練,所以抓人家的手幾乎成為常態,所以"化解這種攻擊"的學習是必要的,也因此進一步來說,學習"控制對方雙手"遠比抓手更好,或者學習"如何進入對方三關之內"更有利於近戰發揮,....
另一個是我用九宮格的想法衍生的,九宮格很常被使用,武術、書法、槍法,我覺得它同樣也可被用在自身的評估上,因為我就會明顯發現,左半邊加上正上方這格我覺得比較少練到,所以之前宗長要我們練頭退後,大家都覺得這有點難,其實換個角度想,貼身近戰,身手的部分對拳反應都有練過,可是頭 沒有,很少對否?所以加強一下也未嘗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