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7/07 03:00
 

中國時報【朱立群/台北報導】

 

國內人文學者忙於教學、升等,迄今未有經典著作寫就問世,中研院院士看不下去,昨日於第廿九次院士會議做成決議,認為大學應提供「研究休假」,讓人文學者專心研究、思考、寫作。

中研院人文組院士昨日上午舉行閉門分組會議,並由全體院士大會確認結論,半數以上的院士認為大學博士以上人文教師不限職級、年資,通過教育部及國科會的審核後,應享有在國內「研究休假」的待遇,無需負擔教學及行政工作,也不必為了升等而「趕工」發表輕薄短小的論文,而是要趁這段時間「進修」,醞釀、寫作擲地有聲的專書。

人文組院士、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舉美國為例說,大學教師研究休假是學院的常態,「夠份量的人文學者每隔幾年會到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研究中心等頂尖學術機構『進修』幾年,之後寫成專書,代表這段充電時間的研究成果。」人文祖院士一致認為,中研院及清大、交大、成大、中興等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具備提供教師充電的條件。

事實上國科會曾於二○○七年起試辦「人文學者國內訪問研究方案」,但每年提出申請人數不到十人,曾任國科會人文處處長的王汎森認為乏人問津的原因包括「學校不放人」、「補助制度不全」等。

王汎森說,不論公立或私立,大學普遍認為教師長期休假或造成代課的困擾,因此大多不鼓勵年休。針對這一點,中研院院士會議認為應由國科會支應「專案教師」的預算,撥給學校聘請代課教師,此一作法還可提升年輕博士的教學經驗。

昨日院士會議做成決議,建議教育部與國科會修法鬆綁休假補助的規定,好讓「研究休假」的人文學者薪水照領、福利照享,無後顧之憂地進行學術的探索,並以寫出重量級專書為目標。

 

 

--

      宗長的文章如水銀瀉地,無竅不入,擲地有聲,而且常是經驗與理論並重的文章,如果套用日本漫畫最喜歡畫的6角形向量圖,宗長文章的深度、長度、實用性、學術性、可教學性、分階段性都極度的高,大家一定會問這些"親身經驗+文獻考察"怎麼有時間,宗長沒有教我們的時間絕大部分都是在畫畫!!!!!--不過這是目前,以前花的時間以及苦工。恐怕目前沒有人能做到!!我想 他有機會成為一代宗師,而且是跨多領域的宗師,只是可能需要時間來慢慢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