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一句行話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一定有人問 為什麼 為什麼不是顛倒 不做會怎樣 作有好處嗎???

我的回答不太喜歡依照一般人的回答方式
那些答案請任何一個學生去找都找得到
依此就要別人遵守
這樣會不會太主觀了

我大二時曾許下一個願
因為我很頓 或說神經很大條 或說很鎮定
面對別人痛我可以很鎮定--所以我才適合走 外傷針灸科
也因為這樣
學習時面對這麼多學生不曾見過的病
我可瘋了
沒有親自碰過的 或是深切體會過的 我很難體會
中醫書上講的東西
像脈 我一直摸一直摸 有練習 有病人
摸過我就會一直累積經驗
摸骨骼變位
人家稍微講過
我一直摸一直摸 如今也很厲害
摸的出踝的舊傷到底如何變化 病人不用講我也知道
但是我曾許過 好像是類似讓我體驗過別人的各種病痛
不然我治療起來沒有切身之痛 往往抓不到點
--ㄟ 這個走中醫需要這樣嗎
別人怎樣我是不知
可是我對中醫其中一部分直覺的養成 才再套入客觀比較
不同於一般人先套入自己預設 然後,,,,我不知別人怎麼想的
每次學弟妹問診完 我問學弟妹想法
問到為什麼你這樣想 通常我想他們心中都是說 就書上都教這樣
好像人真的會照這樣生病
那中醫部是治療所有的問題了嗎
可是就是不行啊

其實我說中醫真的很辛苦
全世界的西醫研究出來 台灣的西醫努力讀paper 和book
研究的中醫研究 不研究的繼續說古人就這樣ok
活到老研究到老

研究中醫 不是中藥喔
其實最寶貴的就是臨床
可惜太多的人著重的臨床是將治療有效留下案例
可是理論理論 理論的why
不是學理上 不是研究室上 要在門診中同一個症狀上
不同人之間的差異可以清楚比較的點都不清
這樣別人很難學
一代只能有一個張仲景
其他人只好給60%的"張中景" "'章忠僅" 看
後代只有20 15 %的中鍾景
為了說明一個條文
又要考古 又要訓沽 寫了一堆 到底決定了麼決定性決定
依我看 無
理論是人人自講 公 婆各有理
最重要要能說出婆的理不對在哪 並將之說服才ok
不然10年後 中醫的paper 仍是欣榮一片
但是理論 臨床 墨衷一是
誰資歷大就贏????

那春夏養陽到底怎樣??
學生的標準答案是
適應天人合一的目標
春繼冬天而來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此時陽氣漸漸生長出來
應順應而多吃些蔥蒜 補養脾胃陽氣的藥 雞 甘加重酸減少 養肝

--這樣很好啊
民眾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知識
我腦中浮起我最愛看的卡通之ㄧ --美味大挑戰
山崗 的同事看著雜誌說哪一家東坡肉好吃
排了大隊人
進去一吃根本不道地作法.....
1.有多少人會這樣吃
2.這樣吃法 開藥法倒底有沒有意義
它是一種果-結論
還是因-
因為比較多病人此時門診都出現這樣症狀 所以才開健脾疏肝
有差嗎

是一個通則 就是大家都一定要用
是一個因 那就不要推行 因為有人不適合此規則


再舉一個例子
門診病人多的往往會越吸越多人
越少的就越少
像我的基本上算有輕微接近多
可是有時我想想
中醫開中藥
憑什麼呢
腦中又浮起 搶救貧窮大作戰中常常出現的對話
"你這樣的麵敢和客人收錢??"
我是常常說別人不要亂說"氣"這個字
因為我很確定 沒幾個人懂
其餘部分 我就和大家一般

身體經過這麼久的冬天
其實身體很多部分都會有長期 縮縮的感覺
指的情況就是無法用西醫的觀點說 譬如 哪條肌肉不用 ....
我們只看到冷死多少人 或是將責任歸給流感
為啥
因為這種觀察必須跨越數月 數年
還得以中醫的角度觀察紀錄
才會下出這種結論--不是拿來背背
當您第一天看這文章時94-3月 問問您身體協下 脖子 肚子 腳底感覺如何
6月再問問您 我想就沒人記得
或問問您去年6月如何
我知道一般人為了硬撐
就會做出如下答案
冷冷 熱熱 一堆模糊的說法
其實我要的是一種觀察
中醫的一種生理
天氣寒 表面的氣會減少--有點向絕
或者說 纏的程度-但是厚度只及衣服內
夏天通常超出薄衣服之外
其實不管衣服時
差不多
那差別在哪
--在流速 內外交換的速度變慢
長遠程流速變慢
這影響多大
*舉個例
冬日曬陽 舒服
可是大部分的人曬陽之後 因為幾乎是衣著一樣 只是稍覺暖
但是若是試著將太陽能量收回身體一部份
(注意 這有危險性 不可貿然作)
只要一開始運送
雖然同樣衣服
但是身體會暖喔 甚至流汗
這就是所謂氣功態不同於靜坐原因
--
總結啦

最近一直講一件事
不要一直補啊 補
先確定你的系統運輸無礙
才開始補春季體表的氣仍不足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