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黏即是走 走即是黏
*** 很多動作中都有這樣的情況
黏即是黏是一種
屬壓制
黏即是走包含了一個欺敵的技術
或是如何有效制敵 貼敵
***
右手柔手 尺骨起勾手
吊手
不能硬架上別人脖子---Y師面對這樣情況
身上一抖 就往右下將後方緊抱的師兄摔下
抖的樣子 似乎由左到右
---這是什麼
即使是貼身被抓
仍有發勁的機會

或是陰掌 到肩部揉手 著肩往上左手望下帶
腰脅步的左手相反
這樣形成一個讓人翻轉的情況

Y師留言板給我的留言:
所以餵勁的人,自己必須非常確定太極拳式的正確反應是如何,然後才能導引出學員的正確反應,
如果餵勁的人自己不知道如何正確反應,就會導引出學員的不正確反應。
有很多人學太極拳無法作出完全大鬆大柔的走粘反應,其實是餵勁的老師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正確地反應才會這樣。
餵勁就像教書法時拉著學生的手寫字一樣,如果老師自己不會寫或寫得不好,那麼就算拉學生的手寫一輩子,寫出來的仍然不是好字。
餵勁也像高爾夫球教練扶著學著揮桿一樣,最主要是教者自己要很清楚學員應該怎樣去對應要擊出去的球。
所以餵勁在太極拳和內家武術來說,是學習的重點,學員從老師餵勁中學習大極拳的正確反應,
而學員也要在餵勁中學習將來如何餵勁給自己的學生。
太極拳的摔法和其他武術不同,不是把人摔倒就行了,一定要完全不用力,用順勁去摔倒別人,這樣才是太極拳的摔技,
所以在餵勁過程中,老師不斷地讓學員摔倒,就是為了檢查學員在摔的過程中,
動作有沒有錯誤,有沒有完全用順勁,有沒有完全大鬆大柔不用力,各種測矩倒法、龍形沉浮、拿勁踏枝、粘即是走,有沒有正確,
飛鷹攫挪有沒有\"敏爭時、巧爭空\"各種反應有沒有流暢,有沒有三尖相照,有沒有定指公轉,有沒有平行疊臂、摔技中有沒有形.....

老師,我們似乎還沒正式學到腳環的部份,可以稍微講一下它的粗用部分嗎?

所謂\"先將連環練入體,再將連環沉腳底\"當環在手上的方位操作正確時,就要注意用身體的龍腰帶動手上的環,
當龍腰能帶動環時,就要慢慢練習用湧泉帶動環,最後還要用步帶動環。
平日在練搬攔步時,其實就有練習到這種全身帶動的環法,兩種反身纏法也都有用到腳帶動的環法,
譬如最近作游龍飛昇(游龍昇突)的動作,一沉一浮時也是由腳底而腿而腰而肩而手,
最後內勁一直傳到手上繞環形成飛鷹踏枝拿勁時,整個動作就是全身的連環應用。
所謂腳環應以和身手配合而形成的,不是單獨指用金雞獨立來操作腳的繞圈才是有練腳環,這種練習只是加強功\力,
不是單用腳環來練習攻擊,當然如果落地用腳纏人時,會有一些單獨腳的動作,但也是和身體配合而作


鷹翻中之前其實有講到1肢撐 3肢攻擊
這和W師說的對肢攻擊不同

單手鷹翻壓制的一個感想
手腕不鬆 就OK 手腕鬆 就壓到肘 肘鬆就壓到肩

Y師講巧爭空
禽類需要空間才能展開翅膀
空間 這非常重要


**最近要練習另種模擬對手
就是愛纏的人--愛圈的人
這是一種我鬆掉就OK的攻擊組合
如何自其中轉為攻擊
除了堅持住正位
不輕易讓開正力以外
似乎只有以其人之方式以標準推拖方式纏入
拎一種是喜歡自內剝開我手的
這其實已經是有點像宗岳們常用的練習了
--是說套招的話

**最近 打坐時
開始以前習慣的感覺又出來
以前我有些模糊 無法正確描述那種狀態
那天我很認真體會那個感覺
在手上 手指間 一個緊扣的力量
但那時手是輕鬆沒出力的狀態
因為雙指互扣
發現指間有力量透出
原來我這小小的手
周圍的氣滿到 膨脹好像綠巨人浩克一樣
這代表什麼
放鬆時身體的氣會自然而充氣
同時一直延伸至上半身 胸部
移動矯正身體時 就會發現是移動氣 不是移動肉體
這是放鬆時就能做到意氣君來骨肉沉

**講到肌肉
其實面對一種肌肉人
這可能是另一種挑戰
因為幾種模式不同
攻擊他時 可能得全面用揉 一般推似乎無法
若是互相攻擊
那就又得好掌握 禽型 鬆勁


***反省整個反身大纏的動作中
為何能準確化掉攻擊
相反的情況推論
若是什麼動作做不確實會被兩種人攻擊--Y師級 用力級
這樣就能漸漸將動作轉化成又漂亮又精細

**日本藝人中表演雜耍的一個很有意思
活動中水晶球似乎被釘在空中
或是任球在身體肩背上或動
這其實是武功練習
能做到這樣
欺敵--人不知的程度一定很好
因為輕輕定住或擋球在空中或是引導球在身上走而球不知
看的人也不知 球怎麼這麼聽話
----這就是了
實戰中對方也會這麼聽話--如果練到真正軌跡
對方就是呆呆的跟著跟著
旁觀者會說
好像雙方排演動作一般漂亮 密合


*****最近已經練習兩手的環交錯
我隱隱覺得最近2週的手的動作其實是走環走完而已
那個纏頸
一個不要硬纏的方式是否可以當他是環中最貼近身 對隅 的位置
就是將他走完就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