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練習有關樁的基本功時,發現有些師兄弟想得太複雜(對我們來說,動作要領很多,但是用起來卻是很乾淨俐落,複雜就是動作拖泥帶水太多),因為宗長才說,犯硬就是其中第一必打的,之前修謝師兄的動作,其中一項就是明顯犯硬,其實宗岳門講犯硬,和鬆檢查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發現謝師兄在基本的三角形樁時,我從尖處推,總覺得不穩,之前我說他基座不穩,所以接下來發出去動作都會有問題,這邊整合來說,就是兩個觀念沒有釐清:

1.以單手來說,大致上只能留一個意點,這是在操作樁型的擴展時順便練習的,也就是由三角形變成渾園樁的過程,

   想法不是"掤手一般,保持大園,園周上都是虛點,只以腰腿為根",我們只留一個最強的意點,所以不用說:
   聳肩一定錯,因為根本就是將意移去別處,最常犯的就是宗長講的力不出尖,一出手相碰厚,然後想用"指"勾贏方位,結果立刻越位,而且造成一意之力,被分掉了,立刻面臨被進攻的危機。

另一種就更不用說,偷偷帶著往上或是往下的力量,就是"韌",帶著韌力,不願這麼輕意跟人隨人力量而走,就是犯硬,其實一般外家在出拳時設想的是,我這拳當然越用力越好,誰管你格不格,所以你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95%的拳幾乎都是外家,也就是很多一格一擋明顯的,所以大家以都習慣格一下,平常也加強格一下的力道,好,有人說,我帶著跟對方一樣的方向移動減緩他作用在我身上的力量,這點好像對也好像不對,用對的人像平行疊臂,用錯了像掤手後退轉身...,

 

   重調上臂也一定錯,這點很怪,從宗長第一次示範,到現在我示範給學生看,我都還是覺得很怪,那天我試著解釋這是甚麼樣的原理,操作時由於"放鬆",任憑別人將你手移動到任何位置,甚至是開肩的位置,這時再用意念好好的頂住拳正面來力,接下來移動一些些,這是就會發現,這時再抵抗,簡直無法跟剛剛比較。
   我解釋這原因是,因為被移動時放鬆,所以可以大致得到結論1:放鬆真的很重要,而且是隨時都像這樣的放鬆,那就成功了1/3,結論2: 自己移動時,所有結構包含氣血都被重新組成"自己移動的狀態"。而這種狀態,不管是往左或往右,甚至往前,都會讓身體誤判接下來要面對的敵力,一旦判斷錯誤,面對力量,就產生極度不均勻情形出現,也就是會覺得比剛剛差很多,因此太極拳說要慢練說要自己打如同面對敵人打是有道理的,但是一般解說成面對敵人的最後一擊。就粗造多了。


2.但是會了之後。就是鬆的  

   人調上臂我微動錯,這就是上一段講的微調也可能錯,即使動1mm都可能偏移。    

   對樁時上下壓不好動錯 ,這是沒有鬆透的表現。宗岳門檢查鬆,宗長常常說,我們不是別人幫我們把手抬起,他放開後。手就掉下去,而是手浮在空中,這是最最基本的鬆功夫,因為我們不是練成一股死豬肉,掛在別人身上,我們把手放在磅秤上,可以變成3KG,也可以變成"0",我們就是要求這樣的鬆,隨時隨地都是鬆,比一般人自認為的鬆,或是一直打拳架的自認鬆,能接受考驗的鬆程度當然不同。

   轉換點 ,這是高級的鬆技術,在鬆的狀態下能黏人,能打人,能抓人,這才是神乎奇技,這句話上次我是在棋靈王中見到。對啊,誰不想神乎其技,可是卻寧願在公園中自己沉醉於老師教的拳架套路,以為無敵,或是沉迷於電影中的影像特效,以為很酷,我想這樣總沒有機會完成,"太極很厲害",我想在這種人身上永遠沒機會見識到吧!   

3. 側面尺骨接,容易犯硬,但是因為這一段有時被剛學的捲落誤導,所以接手要白肉白肉,強調過很多次,只是這就是盲點啊,隨便看任何一段Youtube的影片,誰不這樣接?而且就算有時別的太極拳會用到採,這倒是沒錯,只是捨不得掤,而且是越練越離譜的掤,我想起以前我碰過的對手,就是執迷於掤很好,的確他用他自己想的掤好像不錯,一碰到人就將手無限的掤出去,我和他面對面推手。當然身型被牽畔,但是接下來呢,將敵推開後呢?已經離開拳論引進落空原理好多好多了,仍然繼續用,我只能說,就算有用,也不是太極,更何況,以前我不知如何面對,現在我就不那麼確定這種攻擊是否有效了。 

 

所以犯硬有2種,一種是化解時硬,宗岳門的初學者在這點會將熟悉化解路徑的"辛苦過程"和自己"變成格擋犯硬"搞混,特別需注意,另一種是攻擊時犯硬,想狠狠給對方一擊,或是攻擊時刻意縮手,或是攻擊時腰板硬...都是犯硬。犯硬將會造成敵我陰陽之分出現,不是高級技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