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從人要向上追求不要向下追求,為王宗岳太極拳論的首句,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下了註腳
現在我要為各位講解太極拳下一段,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這整段話是一個前後顛倒敘述的句子,
各位在看這段話的時候一定要先看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然後再看無過不及,隨曲就伸,這樣你才能夠很容易地了解這段話的真正意思,
因為”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所講的是”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的走粘要領啊~
--------------我個人覺得宗長分析這段很重要,因為若是不這樣分析,你就會把無過不及當成只是描述舉例語,就好像口語的,蹲低一些,再一些,或是鬆開一點,下次再鬆開,而不會認真的當它是一項重要原則,下段我引一個網路上找的例子
洪均生先生[解]这几句是说明动静的方向为开、合。开、合的限度要适当而无过、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动静的基本规律为"随曲就伸",正是表达出螺旋形的运动形式。
按说动静的分合,只是自然现象,"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则是科学方法。我们联系陈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可以体会"随曲就伸"中必然包括着自转与公转。人的动静开合,连初生的娃娃都会,同时也自然会自转和公转。这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内因。至于开合、屈伸的无过、不及,却必须通过学与练,才能做得十分恰当。
但是,本文只讲出"无过不及",却没有说明以何处作为标准,未免使人迷惑。陈式十六代后裔陈鑫先生(字品三)在所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出:"两手各管保护半个身体,以鼻为界。"这就比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讲得清楚些。不过手部运动线路,并不经过鼻前,因此我教学生是以手心斜对心口为界。陈鑫先生又提出运动中自转的缠法有顺、逆之分。我根据陈发科师示范动作的变化,在自转的顺、逆变化之中,同时有前后、左右、上下公转,而找出公转正旋、反旋的规律,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过则劲丢,不及则劲顶"的规律。
按照以上情况来看,又可以体会到,在身法、步法、手法的上下配合,处处都要严格掌握无过不及的规律,而且是差之毫厘,必然谬以千里。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解]这两句话是说推手、散手的规律。对方用刚劲来进攻,我方必须以柔来走化。乍看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初学者以柔应刚,虽然不顶了,但又易出丢劲。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用刚和用柔,怎样是柔,怎样是刚,以及刚柔如何配合变化。没学过陈式拳法,或学陈式拳不懂缠法,他所用的刚和柔都不免直线进退。或者懂得走公转的弧线,而不会用自转配合公转。所以在本身的感觉用刚则顶,用柔则丢。陈式的动作不论大小都在旋转,转半个圈便是180度的弧线和点组成的(实则应是由点成线)。与对方接触之处,遇线则感到是柔的,遇点则感到是刚的。但我方的点碰到对方的线则必然滑过去而又成柔的。只有以点对点,才能显示出刚来。如果双方都是正面的点,又会形成顶劲。谁的劲大,谁的动作快则胜;而劲小的,动作慢的就被顶出去。陈式拳虽然需要用自己的点碰对方的点,却用的是旋转中辐射的点,所以劲发而不觉顶。
但又怎样使人背我顺呢?我认为这是和身、步、手法的公转配合有关的。概括地讲,便是自转要因敌变顺逆,公转要因敌变三角形。不论是手与手、步与步,或手与步的配合,都应当是三角形的。
你看是不是講的差很多,尤其是剛柔部分,--------
所謂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大意是說在太極融合的戰鬥中當別人用強勁攻來,我就在融合中用柔和去順從他,這就是太極拳走的技術
當別人收回強勁,我就在融合中隨從他的後面跟著過去,這就是太極拳粘的技術
人剛的剛就是強勁的意思,我柔的柔就是和順的意思,
別人強而勁而來我和順而走就是人剛我柔,這就是太極拳稱為走的技術,
我順的順就是隨從的意思,人背的背就是背後的意思,別人收回強勁了,我隨從別人的背後而去,這就是太極拳稱為粘的技術,
所以說王宗岳太極拳的合擊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走粘,一走一粘太極拳就和對方完全動靜合一而融合了,所以太極拳的合擊技術是講一走一粘不講一攻一守的,
因為一攻一守這個用語太過含糊所講的範圍太廣了,不能精確地表達太極拳合擊的以靜制動技術,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講一走一粘不講一攻一守,
當然太極拳合擊的以靜制動術更不講一化一打,
因為一化一打其中的打字根本就是分擊技術的用語,
絕對不能用來形容太極拳合擊技術的粘法,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講一走一粘不講一化一打,
走粘才是太極拳的正確用語,一走一粘才能夠精確地表達,
太極拳以融合技術作為最高的技術精神,
如果你練技要求徹底走粘而不是一攻一守不是一化一打,
你就會堅持一定要不頂不丟,所以你開始學拳時就可以正確的選擇,
那完全追求融合的太極拳而不會錯誤地選擇到,
那不講融合的太極拳了,
太極拳走的時候講不頂不丟
太極拳粘的時候也講不頂不丟
所以太極拳的合擊技術王宗岳祖師在打手歌中說要沾粘連隨不頂丟
所說走粘的時候一定要沾粘連隨,一定要不頂不丟,
因為你不沾粘連隨你就和對方脫手分開了,
你脫手分開了就不是太極拳的融合技術了,
你練的是出現陰陽對抗的技術了,
你練的太極拳就變成陰陽拳而不是真正的太極拳了,
所以說你要練融合技術一定要和對方沾粘連隨不脫開,
就像大手臂連著小手臂,小手臂連著手掌一樣,
完全沾粘連隨不脫開,
這樣你練的才是真正融合的太極拳。
太極拳論宗長葉金山主講(10)隨曲就伸 你要沾粘連隨達成太極拳的融合你還要注意 不可以頂抗對方,不可以丟離對方,你一頂抗了這個融合就破局了,你一頂抗對方對方就感覺到你了,對方也出現了自我意識了,這樣雙方的陰陽就出現了, 就變成陰陽拳而不是太極拳了, 你一丟離對方就會造成你是你他是他,陰陽就更清楚了就更不是太極拳了, 所以說合擊的走粘一定要沾粘連隨,沾粘連隨一定要不頂不丟, 這樣你練出來的才會是真正的太極拳, 所以說我們前面所講的〞無過不及〞,就是指走粘的沾粘連隨,絕對不能過也絕對不能不及, 什麼是過呢?過 就是 逾越,沾粘連隨的時候,逾越過了融合而頂到對方了, 所以無過就是不要頂啊, 什麼是不及呢?及就是達到,不及就是達不到,沾粘連隨的時候達不到融合而離開了,所以不及就是丟離了啊, 文言文的〞無過不及〞 就是「無有過度」與「無有不及」啊! 無有過度與無有不及古代文言文就簡單的寫成 無過不及 意思就是沾粘連隨的時候不要逾越不要不達啊, 什麼是〞隨曲就伸〞呢? 隨曲的〞隨〞就是〞隨從〞的意思, 隨曲就是別人彎曲收勁的時候,你要沾粘連隨隨從他不能過或不及,就伸的〞就〞就是〞俯而從之〞的意思, 禮記學記說〞就賢體遠〞這個就賢的〞就〞,就是〞躬下〞,〞躬下〞就是〞俯而從之〞,也就是俯身順從對方的意思,所以說就伸就是沾粘連隨的時候,別人的手伸長伸直過來,我們要俯身順從對方伸長伸直的身手啊! 所以說王宗岳太極拳論中,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整句話翻譯出來就是, 我走粘的沾粘連隨要沒有逾越, 我走粘的沾粘連隨要沒有達不到, 我走粘的沾粘連隨要能夠隨從別人的彎曲, 我走粘的沾粘連隨要能夠俯身順從別人的伸長, 在太極拳的融合戰鬥中當別人用強勁攻來,我就在融合中用柔合去順從他, 這就是太極拳〞走〞的技術, 當別人收回強勁,我就在融合中,我就隨從他後面跟著過去, 這就是太極拳〞粘〞的技術, 我們讀任何書籍凡是遇到定義字,一定要照作者的意思去解釋,不能任意用其他的意思去解釋,這一點是做學問的人絕對不能不注意的, 這裡的〞走〞、〞粘〞 就是王宗岳太極拳的定義字,在太極拳拳論中, 這裡的「走」就只能解釋成〞人剛我柔〞。 這裡的「粘」就只能解釋成〞我順人背〞 在太極拳拳論中,這裡的〞走〞和〞粘〞兩字,是專用於解釋太極拳融合戰技的專用術語,不能夠作其他解釋,也不能夠和其他地方或其他武術的走粘兩字混到, 這樣你才可以真正了解太極拳論中的意思,而不會把走和粘看成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