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太極拳要重視手法掌法      

作者: 宗岳門     葉金山

 

 


學中國傳統武術,尤其是學內家武術的人,在技擊上有一個很糟糕的想法,就是完全忽視面對高質量對手時,必須有更圓融更全面的技術,而喜歡唱「一招克敵」的高調;誤把「圓全」的簡單,搞成「偏長」的簡單,使得很多傳統武術「摔打拿踢」應有的技擊技術,被一個「發勁」就全部取代而荒廢了。

而學中國傳統武術,尤其是學內家武術的人,在練功時同樣有一個很糟糕的想法,就是完全忽視面對高質量對手時,在心意氣力之外,身、手、腿三者的運作,必須同時兼顧不能偏廢,而喜歡唱「懂得運用湧泉就能練成了,懂得運用腰胯就能練成了」的高調;使得一般人根本忽略,手有一定必修的手法,身有一定必修的身法,腿有一定必修的腿步法。

手法、身法、腿步法三者個別的熟練和正確的配合,是武術最重要的學習。尤其是像太太極拳這樣精密籌化來應敵的武術,更不容許偏廢了手法、身法、腿步法三者的任何一項,否則太極拳就會成為無用之物。

我們經常發現一般學習推手的人,由於對拳架的反感排斥, 往往誤以為如果太極拳有「手法、掌法」即是「有形、有招」,以為有「有形、有招」不如「無形、無招」高明,最後連「手法、掌法」也完全棄之不顧,而在推手時,毫無章法地隨便 出手。

太極拳的「手法、掌法」並不等於套路的有形招式,而是太極拳以方位技術,精緻、簡化,並且刪除雜亂、效益不彰的動作,所得出的少數最有效動作。

所以說 用「無形、無招」的理由,把太極拳「手法、掌法」的技術完全拋棄,而胡亂地出手,是非常不智的作法,這樣只會恢復到拳法未形成前的蠻幹狀態。

古人說:「手開兩扇門,全憑腳踢人。」原來「手法、掌法」最大功用,除了自己的出掌出拳攻擊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功用,是用來「開門」 出腿攻擊;也就是說,在貼身纏鬥時,要注意是貼身纏鬥的熱擊時候,而不用於冷擊時候,要用各種「手法、掌法」打開對方手部的防守門戶,趁勢出腳踢擊,這就是纏鬥時的開門踢。

傳統內家武術貼身纏鬥時,「手法、掌法」的「開門」技術,非常精緻,不是只有用手去格擋震開而已 。也不是完全不顧「手法、掌法」而直接以身步去化解。而是以「推托帶領」的「手法、掌法」,配合身步進行「搬、攔、截、扣」,讓對方造成攻防敗形,製造出防守空隙,以利我們手腳的攻擊。

「推托帶領」四個手法,是環內的揉掌技術,也是太極拳兩手所形成的兩個方位圓圈,所謂「上推、下托」就是正環,「下帶、上領」就是反環。利用兩個環的「推托帶領」本身手法外,再施展「搬開、順攔、截擊、內扣」等開門技術,從前八卦掌的前輩稱這八個技術為「八能」,也就是八種最有效能的「手法、掌法」。

所謂「手法、掌法」的「能」就是,又順勁、又快速、又簡單、又準確、又強勁。順勁是不會強攻硬頂;快速是即使同時出手,速度會比人快很多;簡單是動作不囉嗦,好像沒有動手一樣就打開對方門戶了;準確是不容易產生搶把失誤,或沒接到手;強勁是具有較大的威力,對方想要用硬破也不容易。

「推開、托開、帶開、領開、搬開、攔開、截開、扣開」或者武禹襄所說「敷蓋對吞」這些都是內家武術在貼身纏鬥時「手法、掌法」的開門技術, 這些開門技術的使用,使得內家武術在纏鬥時,能夠很容易,並且快速有效地搶到制住對手的先機,也能夠在受制時,能夠快速反制對手。

中國跤術中所謂「爭把、搶把」的「撕、崩、捅、打、托、分、羅、扣、掛......」,大多數都是以「手法、掌法」為主體而說的,只是內家武術如王宗岳太極拳,則把跤術中的「爭把、搶把」手法修正,不再以複雜的招術方式進行練習,而利用「方位技術」所形成的連環「手法、掌法」,施展簡單的「走粘」進行制人或反制。

所以王宗岳太極拳在「走粘」時,仍是以「手法、掌法」為重點的,並不是以身法為重點,也就是說王宗岳太極拳的「身法、腿步法」,是為了發揮「手法、掌法」之大用而工作的,「手法、掌法」的攻擊技術才是重點 ,身步的動作全是為了讓手法達到目地。

嚴格地說,太極拳的「手法、掌法」,就是太極拳的整套拳法的重心。 太極拳以「手法、掌法」為重點,是為了制與反制後的打擊,這打擊也包括拳腳的打擊。就像拳擊出勾拳時,拳擊的「身法、腿步法」是為了讓這個勾拳將敵人重擊而進行;絕不能 倒果為因地,因為拳擊「身法、腿步法」的重要性,最後練「身法、腿步法」練到不會出勾拳了。

太極拳當前打擊技術失落的最大問題就在這裡,由於推手倒果為因地重視「身法、腿步法」,反而讓強烈攻擊敵人和控制敵人的「手法、掌法」技術不見了 ;即使還存在於拳架中,太極拳「推托帶領」四個手法,也沒有像拳擊的「刺拳、勾拳....」這般清楚顯現,很多太極拳在應用時,呈現出來最大的手法,就只剩「推人發勁」的手形。

當然造成這個問題的最大禍首,就是那些將太極拳技擊窄化,而強調「推人丈餘」的發勁名師。他們首先蔑視太極拳的「摔打拿踢」戰技,而將太極拳的「推」,神化為「一擊必殺之技」;其次為了強化這個被神化的「一擊必殺之技」的「推」的威力,發勁名師們將所有的問題導向身法中的「腰胯」或腿步法中的「湧泉」;而這些身法中的「腰胯」或腿步法中的「湧泉」 ,所有的目地則都只是為這神化的一擊必殺之技「推」而進行;絕不是為「摔打拿踢」的戰技而工作。

於是很多人為了練成「推人丈餘」,削足適履地修改了原先太極拳「摔打拿踢」以「手法掌法」為重點的「身法」和「腿步法」;一切都是為了「推」,太極拳最後連身法的「腰胯」和腿 法的「湧泉」工作,都完全被窄化成為「推」服務了。太極拳失去技擊能力的悲劇,就是在這個惡夢裡,循環上演。

為了極少數發勁名師們所神話的「推」,和他們在舞台上以及電影裡,贏得滿堂彩的漂亮「推發勁」表演,太極拳付出了犧牲「摔打拿踢」戰技的慘重代價,只是這個代價未免太大,太不值得了。 所以有時候看到一些發勁大師,漂亮的發勁影片,真不知道是要笑還是要哭。

我們強調「手法掌法」為重點,絕不是要忽略「身法、腿步法」的重要,只是為了修正當前太極拳以「推」之偏長為主導的「手法、身法、腿步法」,而導向以「摔打拿踢」為主導的「手法、身法、腿步法」 罷了。

而我們不要忘記的是,「推」只不過是太極拳摔技中的一小部份,為「推」而設定的「手法、身法、腿步法」,絕對和為「摔打拿踢」而設定的「手法、身法、腿步法」完全不同。

所以當有人講出很有道理,並且示範出很有道理的「手法、身法、腿步法」時,不妨先問清楚這些「手法、身法、腿步法」是為「發勁、放勁、推 人、發人、放人、彈人.........」的偏長技術而設,還是為「摔打拿踢」的全面技擊而設,如此才不會受到偏長技術的美麗陷阱所誤導。

*****    ******   

提到前一篇講到坐腕時,宗長利用另一篇文章講述更清楚,掌法之常見錯誤想法來源:"誤以為只為推人出而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