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太極拳勢架不發勁的進步性(三)

......宗岳門.葉金山......


勢架不發勁的武術,是比勢架發勁的武術晚起而進步的,武術從勢架發勁走到勢架不發勁,對中國武術而言,是一個極大的、革命性的突破與創新。

所謂的革命性,就是說架不發勁的武術,完全打破過過去所有武術勢架的價值和功用,重新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完全不相同的價值和功用。

勢架不發勁的武術,在武術觀念上至少有以下三項突破與創新:

一、勢架運轉,改以走粘的訓練為主導。

勢架運轉,不再以發勁打擊為主導,改以進行走粘的訓練為主導,大大增強了合擊控制敵人的能力,使得貼身作戰的合擊技巧,向前大步跨越。

二、放棄運轉軌道上的螺旋力發勁方式。

勢架發勁的武術都是以一個勢架動作,作為一次發勁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螺旋運動發勁過程。勢架不發勁的武術,徹底放棄運轉軌道上的發勁 ,也就是去除了螺旋力,改成圓化直發的直線發勁,如此完全去除勢架的動作慣性,利於攻守靈活轉變,減少動作的可偵測性,並且增加了打擊成效。

三、把一個勢架切割成千萬個勢架。

勢架不發勁的武術,由於放棄運轉軌道上的發勁,因此勢架運轉的過程中沒有運動慣性,使得勢架過程中的每一個點,都可以靜止獨立存在,並且可以自由地向各方向進行發勁攻擊,徹底達成了 太極祖師王宗岳所說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這種攻即是守、守即是攻、百技合一,攻守合一的獨特戰技。

四、開筋展脈的直線發勁,取代整個式架運動的螺旋發勁。

勢架發勁的武術以一個勢架動作,作為整個發勁的起和始;勢架不發勁的武術,發現了以開筋展脈,大鬆大柔便可以簡單達成發出強勁的夢想,於是發勁練習便不再需要藉重整個勢架 運動來達成。

勢架不發勁的武術,在訓練的過程中,發現了控制技巧的價值,也發現了先制而後打的合擊技巧,更發現了不必透過整個勢架來發勁的祕密。於是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勢架,調整自己勢架訓練的目標,以期達到無有缺陷、無有凹凸處的圓全戰鬥形態。

雖然勢架不發勁的武術,由於許多門派理論和技術的不完整和錯謬,而顯露出無堅剛內勁可用的窘境,這種情形在太極拳中,尤其顯著;但是勢架不發勁的太極拳,只要用心遵循著祖師王宗岳先生的太極拳理論,作到武禹襄所說:「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的教導,就能夠練出極堅剛的內勁 。

太極拳家如果仍然懷疑勢架不發勁的歷史進步性及革命性,而徘徊在勢架帶勁的邊緣,不敢大鬆大柔,其武學技能終究要退化到尚未昇華前的勢架發勁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