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71006颱風,淹水啦!!!!,所以改成今天上課
--今天動用我新的數位相機,可以錄影像,還可以從中編輯(有點不知怎樣用)
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法還不錯,這樣有點像給中風病人做復健時,若是加一個鏡子,可以除了老師說這部粉不足之外,他還可以透過影像從 視覺修正他自己的動作。
有空會放上來
**
一開始先重新講解
環 三角 定義及如何用的
教學大綱
滾鑽爭裹 四項要點逐一檢查
訓練法
順便解釋翻
{...我覺得我有點詞窮
好像宗長教的時候還示範蠻多的
可是像我要講解補位解脫擒拿時
卻無法做很多例子
這就有點....}
-----後來我對照宗長講的部份
.....等三種沾點位移狀況
大鬆大柔啟動聽勁線,成為搶手、接刀、受格的第一.....
左肩變短右肩變長
垂肘令肩肘排列成向下一直線
餵勁者繼續餵勁,學生沾粘不脫,接著轉腰胯及轉頭右盼,但右肩不能有絲毫震動或移位,更不能向前回衝,此形可練習轉腰轉胯時,能同時左顧右盼的技擊習慣,因為這個身形像猴子左顧右盼,所以此形稱為「猴相」。「猴相」轉腰胯時,右胯不能向前或向上挺出,右胯必須向下微折凹陷,而有下落之形謂之「落胯」,右膝外掰上頂,右腳扭步起踵,此為董海川祖師所云:「扭步掰膝。」重心要絕對保持在後腳,不可前移,以免力量回衝。
餵勁者拉起右前腳,右前腳直接再跨步到學生南方中軸部位,餵勁者順勢彎曲整隻右手臂,用右手臂反扣學生脖子,試圖跨步扣頸翻倒學生。
從 「龍形」至 「鷹翻」整個過程,身體要一直保持向西傾斜,不可回正成直立,一直要到最後確定落空敵勁的那一剎那,才能把身體回正成直立發勁,一定要傾斜到最後,這樣才能練出太極拳八卦掌所說的 「俯仰」,
再以鼓盪方式發勁,後腳湧泉以意念動身體,絕不可蹬後腳,然後輕輕移身向東,肘朝外垂墜不可內縮,再輕輕伸出小手臂像掛書法或水墨畫動作一般輕巧無力,以鼓盪式將餵勁者發出。這是董海川祖師說的:「沉肩墜肘伸前掌」,也是內家「打人如掛畫」;內家以「墜肘伸掌」之技,鬆柔無力即可將人發出,是最容易學習的柔術式發勁法,其技法和剛柔術發勁不同。
--以上是本次漏獎重點
應該又可以上足一堂課
順便講解挨何處何處討消息
勿做過多滑動 亂動,鄭師兄對這點很有興趣,因為覺得很奇怪,像是吸進去一樣。
後來重新講解"龍型 猴相 虎距 鷹翻 "這四個動作意義,還不錯,
竟然這次就找到鷹翻部份抓力出現
我記的這個問題我們班也遇過
因此我在餵勁時
講解了之後要考的應該是3個方向
也就是最後一個方向失敗
鄭師兄一直懷疑他是不是要回去練腳力
因為
蹲 化 身補位 三個一直做不夠好
起初我也懷疑是因為他屁股翹
勁接不上
因此先偷上勁起於腳底
期望借腳底勁壓下翹臀
{這個動作有些難
方向 旋轉 勁連續感之不熟 都造成學生不容易在這邊就練
而且學生又要顧手又要顧腳
有點失策之教學.!!!}
後來我覺得那不是問題的核心
改講解與研究動作
發現
1.滾鑽爭裹做太隨便
--沒力到 爭 不見 原來是滾鑽不好
--
因此又重新講一次 尤其 滾 鑽之重要性
連續朝上移動,千萬不可朝右側移動
2.貼臉小問題還好修正
3.鷹翻
問題之大核心
偷偷造成抓力與肘力競爭而平行 或說斜斜的下
以前我曾經有的問題是直往後衝
後來才知道其一個重大的缺點是
因為在我做示範時才發現這個問題
我發現身一直退
而肘往下墜
才會非得壓迫 或說帶動身體轉螺旋
若是直往後就解決了
那身體就不動啦
4.拔草之自然
空作動作之自然
為何一打拳就緊張..很有趣
我有補充一些180度轉成360度 及卸法原理 塌腰示範
但是沒有說很多
下一次就應該會由U型進入直線型
用竿
這就是今天我示範給鄭師兄的
警察擒拿的部份
公告版位
- Oct 09 Tue 2007 03:13
反身大纏1-20071007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