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極拳論宗長葉金山主講(13)靜中之動

前面我為各位深入講解了走粘之後,

接下來我要為各位講解 ,太極拳論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這裡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 ,和前句動之則分作為爭的字字義不同,動急動緩的動字是變或移的意思,是指融合時走粘的變動或移動啊,


太極拳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是在融合的合擊走粘狀態中說的,不是在分開的分擊狀態中說的,這句話仍然是有效的,



因為太極拳有〞彼一動我先動〞的先之先技術,所以對方一動,我們就用引進落空的上翻肘式或下壓肘式,以平行疊臂的技術,來進行未來接觸之前太極的隔空融合,繼而進入到接觸後太極的沾粘融合,

 


所以太極拳無論是分擊或合擊,都是以陰陽融合成一個太極的概念進行作戰,

並不是合擊用融合,分擊就不能用融合,

既然太極拳無論是分擊或合擊,都同樣要求融合,所以無論是合擊或分擊,

都同樣要能夠作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就表示能夠與敵人動靜合一,

 

什麼是急應緩隨呢?


易經乾卦說〞同聲相應〞,這個應就是和諧的和,應也是隨的意思,淮南子覽冥訓說應而不藏這個應就是隨,所以動急則急應的應字,和後句動緩則緩隨的隨字意思是相通的,也都有和諧順隨的意思,

 

所以急應就是快速順應隨從而加以融合,來進行未接觸之前太極的隔空融合,

緩隨就是緩慢順應隨從而加以融合,

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的急應緩隨,是像水蛭吸附在人的大腿上的急應緩隨,

是像小手臂沾粘連接在大手臂上的急應緩隨,

這種急應緩隨,是一種靜而不是一動動,是一種靜中之動而不是動中之動,

當人的大腿移動的時候,水蛭並沒有主觀的反應動作去移動自己,甚至可以說水蛭根本是靜而不動的,當大手臂移動的時候,小手臂也沒有主觀的反應動作去移動自己,甚至可以說小手臂是靜而不動的,這種靜的動,這種靜中之動,

這種以靜合接觸融合敵人而動的動靜變化,就是王宗岳祖師在十三勢行功歌訣中所說,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的動,

 

這種靜中之動,就是我無所能因敵成體如水生波如火作燄的動,這種動你從融合處去看它,它根本沒有動,所以它是靜,你從隨人而動處去看,它又有動所以它是動,所以王宗岳祖師講以靜合接觸的靜中觸動是動猶靜,這個動的本質其實是靜的,

水蛭和小手臂唯一的目標,不是要急應緩隨而是要融合走粘,融合走粘是因

急應緩隨是果,有因才有果,先有融合走粘才有急應緩隨,不是先有急應緩隨才有融合,如果弄不清楚這一點練太極拳推手,就會以急應緩隨的動來尋找融合,

就會倒果為因逆練太極,

所以水蛭和小手臂,當別人動,他們就動,當別人靜,它們就靜,當別人快,它們就快,當別人慢,它們就慢,它們只是以靜合來順人而動,並沒有主觀去移動自己,他們所有的移動,不論是快或慢都是別人的移動所造成的,他們並沒有看到別人動快我就動快,別人動慢,我就動慢,主觀意識行為,所以它們有的走粘,

都是一種靜中的順應,而不是一種刺激的反應。


太極拳論宗長葉金山主講(14)合先於動

這種融合之動就像搭火車的動,你搭上火車靜靜地坐在那裡,火車啟動你就動了,

火車向前,你就向前,火車退後你就退後,火車轉彎你就轉彎,

你不必在火車上面追著火車忽快忽慢地跑,你就自然能夠移動到達目的地,

 

太極拳的走粘就是這樣,你只要和對方融合成一體,你就自然能夠急應緩隨,

不用你主觀去急應緩隨, 你更不能以急應緩隨,來追求和對方動靜合一,

 

有很多練太極拳的人,因為沒有學到太極拳引落合出的順應技法,不能作到徹底融合,        往往走粘到一半就會頂到別人丟離別人,為了怕頂到別人,怕丟離別人,

於是當別人來勁的時候,他就要靠平日努力訓練出來的反射動作去反應 ,以便快速作出後退,

當別人收勁的時候,他就要靠平日努力訓練出來的反射動作去反應,以便快速作出前進,

像這樣他的頭腦重心,就全部放在對敵的主動反應上,這種反應動作,

經常會在注意力不足時或年老衰弱時 ,就出現反應不過來的錯誤,

由於反應的主觀意識過於強,也很難抓到動靜合一的節奏,

這樣的反應,和水蛭吸附在人腿上 ,和小手臂沾粘在大手臂上 ,和搭上火車的隨人而動,以及太極拳怨應緩隨,動靜合一的節奏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這種反應技術,不是王宗岳太極融合的走粘技術,

他們練出來的反應,是以急應緩隨來融合,不是以融合來急應緩隨

這種練法是反太極拳的,所以不是太極拳,

 

王宗岳太極拳正確的急緩隨技術,是陰陽靜合的觀念去操作的,是以靜的觀念去操作的,如果自己動來動去 反應對方 ,這就不是太極拳的技術,

而是陰陽拳的對應技術,順應和反應都是應,但這兩種 應,卻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很多出學太極拳的人,一心想透過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論,來練太極拳,

但是他們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和假日校園的操場或走廊,學到的幾乎都是反應技術,而不是順應技術,

 

所以一輩子練的,其實都不是王宗岳祖師所講的太極拳,但是他們卻根本沒有辦法發現自己學錯了,這是很可悲的,

即使我們找到名()師練王宗岳太極拳,即使學會了正確的走粘方法,也同樣要以融合去練急應緩隨,千萬不要以急應緩隨去練融合,否則再正確的技術用起來也是錯的,也練不出任何功夫,也無法階級神明,這是我經常苦口婆心諄諄告誡弟子的,因為這是太極拳入門的起步觀念,起步觀念絕不能山錯,錯了就會走到旁門去,

武禹襄大師講,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義理也,意者太極拳的義理哲學也 者太極拳的法義也

我們練太極拳,一定要了解太極拳的義理哲學,一定要照太極拳哲學的先徵階級次序去練,千萬不要忽略了太極哲學是融合的太極先於高於上於陰陽的動靜,

融合哲學一定要先於並且高於動靜哲學,融合是因,急應緩隨是果,先練融合自然能應緩隨,

在假日的公園校園裡,有很多人光看太極拳推手走粘的外面表面,

是有動有靜有急應有緩隨,就以為是要用急應緩隨來練推手,所以拼命練反應,練習數十年,最後當然還是練不出預期的功夫來,因此會反過頭來批評祖師拳論是欺人之論,卻沒有想到自己一生竟然從未進入祖師法義,從未依祖師法義練太極拳,自己一開就跟錯人了學錯了太極拳,又豈能不自我檢討而責怪祖師,

所以說能夠全心追隨,

 

王宗岳祖師太極拳法義的人是幸運的,能夠全心追隨王宗岳祖師,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福氣,很多人從表面上從文字上從朋友那裡從別的大師那裡,還沒有見到太極拳的基本法,就已經斷了祖師的因緣,就向其他太極拳的不同道路走了,

至死也回不了頭,所以我們今天有這個福氣,從王宗岳祖師那裡,學到太極拳的哲學和技術,我們應該要感念王宗岳祖師,更深入了解祖師經義,並且要求自己也有正確的太極哲學,能夠宣講傳授祖師的經論,好讓後人也有這個福氣,跳過外表障文字障他友障他師障,而接觸到真正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這是我們最神聖而光榮的職責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gl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