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 Sep 10 Fri 2010 11:44
9/9 演講-9/10紀錄 與八段錦
- Aug 29 Sun 2010 03:47
小朋友初學擒拿2010 (影片)
- Aug 02 Mon 2010 19:35
宗岳門太極容易學與困難學觀點
宗岳門太極容易學與困難學觀點:
以下內容全是我個人跟宗長學藝時的感想,我們學藝也是認真體悟老師講甚麼,宗長有時對我們口述的話(例如攝影和道理的取捨),我們有時說給學員聽,學員還覺得要攝影才懂,或是要給一個遠景,其實遠程若是宗長,中程的我們親自示範不也是一個目標?,.......不知要看甚麼目標。
- Jul 31 Sat 2010 17:35
宗岳太極~黃廷釗教練 有一系列新影片喔
宗岳太極~黃廷釗老師
- Jul 30 Fri 2010 23:23
林口最新影像檔--小朋友都可以化解的這麼漂亮 新增第3段
- Jul 16 Fri 2010 11:01
三論太極拳勢架不發勁的進步性(三)--拳架進修必複習章節
三論太極拳勢架不發勁的進步性(三)
......宗岳門.葉金山......
勢架不發勁的武術,是比勢架發勁的武術晚起而進步的,武術從勢架發勁走到勢架不發勁,對中國武術而言,是一個極大的、革命性的突破與創新。
- Jul 16 Fri 2010 10:56
太極拳不用離心力,不用螺旋力--黏著進度必要複習專文
太極拳不用離心力,不用螺旋力
......宗岳門.葉金山......
祖師王宗岳的太極拳首重的就是「走、粘」。祖師王宗岳說,走就是「人剛我柔」,這是缷化的功夫,祖師王宗岳說,粘就是「我順人背」,這是連隨的追擊工夫。能「走、粘」就能制人,能制人而後能分擊。
- Jul 16 Fri 2010 10:49
垂廉捲落燈花影-劍
- Jul 16 Fri 2010 10:44
武者的虔敬之心 --劍
- Jul 12 Mon 2010 00:20
2100 07 18 萬蓁道館-台北南港 預備進度
- Jul 11 Sun 2010 23:10
托掌---萬蓁道館 台北20100711
- Jul 07 Wed 2010 16:26
學術
- Jul 07 Wed 2010 16:26
相撲1
![]() 更新日期:2010/07/07 04:11 |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由於相撲界涉賭及與黑道掛鉤等醜聞不斷,日本放送協會(NHK)會長福地茂雄6日正式宣佈,11日揭幕的名古屋相撲大賽,將取消現場直播,改於每天賽後傍晚播放20分鐘的剪輯錄影。這是NHK自1953年電視直播相撲大賽以來,首度取消整場賽事的直播。 |
- Jul 07 Wed 2010 16:23
空手道-- 新聞的兩個面相觀察
- Jul 04 Sun 2010 21:29
20100704台北南港(1)進度
- Jul 04 Sun 2010 21:26
20100717 萬蓁林口班(4)預備進度
20100717林口班(4)進度,因為7/10-OFF,
預計進度: 下壓肘
- Jul 04 Sun 2010 21:15
推廣苗栗武術 64位選手赴中習武 -YAHOO
- Jul 03 Sat 2010 20:24
20100704 萬蓁 林口班(3)進度
20100704 林口班(3)進度,這班總共有3大人3小朋友,我覺得大家學習狀況不錯!!!小朋友也有練很棒的!!觀念及角度都正確!!!!--可惜我的相機沒電,下次上課再補作及照相
1.刀*劍
這一次進度結合捲落與上翻肘,打到假的劍都斷了,這當然是錯的 ,因為這次沒有練習力量,只有練習方位,所以方位錯就生出不完全正確的力量出現,就會劍受傷啊 !!
- Jun 25 Fri 2010 11:33
20100626林口新班(2) -三角與環與樁
先預告新班進度,想稱新班剛開課報名快點報名啊 ,不限男女,不分老少,林口班三個小朋友其實反應都不錯,我在第二節課就得告誡他們,去學校不要打架,太危險。
0968371717--有時會忘記開機 SORRY
20100626---
- Jun 25 Fri 2010 09:27
柔道20100625
我沒有練過柔道,但是我有看過柔道比賽,我有看過柔道的漫畫。
就像世足賽一樣,認真比賽都會讓人給予喝采,希望宗岳門以後的比賽,會讓人喜歡到不行。
大家若是有機會時空旅行,想不想看一看宮本武藏的最重要決鬥(最近有新電影),想不想看一看張三丰的戰鬥風采,想不想見識一下董海川和楊露禪的王府較勁.....。
- Jun 20 Sun 2010 02:43
2010 06 廈門 第3 度前往
- Jun 20 Sun 2010 00:45
2010 06 19 林口新班記實(1)-精準的三角形
林師兄 特別提供一個場地給我們大家練習,這次練得很痛快啊 ,從19點一直練到我離開道館已經22點,真是時間永遠嫌不夠。
參與的人有全程錄影,所以之後都會PO部分影片或是圖片,台北部分也會比照辦理。(其實是我最近功夫比較好,想留下我的身影,私心私心@#$#@慚愧慚愧$!)
今天參與的學員,總共有4個大人4個小朋友!!!!!沒錯1就是國小小朋友!!!!!!
- Jun 16 Wed 2010 02:36
2010 下半年課程安排-NEW
2010 6月 林口新班 林口酒廠附近,W6下午約1530--改1900上課,6/19第一次上課
,已經有新的五位同學報名,預計安排內容為發勁初試,三角型,以及第一次任意亂問及示範。
2010 7月底、8月初,可能轉去南港上課,慶祝新地點,第一堂課就是刀劍伺候
- Jun 12 Sat 2010 11:47
洛書 方陣 宗岳門太極 初階 進階201006板
201006感謝這一組和我討論的實習學弟妹,,因為這個討論,我忽然有有靈感可以這篇文章寫得更完整,最重要的部分是九宮八卦我一直無法融入,因為我沒有練過八卦掌,近期文章將會對此提出看法。
正在我預備寫的時候,竟然GOOGLE到一個網站,各位可以看看,不過就如我所說的數學家本身就是數學加起來的專家,和古人把身體結合起來到底有何關連呢?
其實文章中目前我還沒看完,不敢下結論,只能說,他自己算得很高興,可是目的????
- Jun 12 Sat 2010 11:33
鬆-結構反覆再修 (170)2004-12
- Jun 12 Sat 2010 11:24
宗岳門X,一般太極A,A永遠不等於X
幕穆師兄的留言:
對了~我發現宗岳門的技術除了細膩和精準外還有一項特色~以摔技為例,只要是軌跡、角度、用技正確,施技的人(也就是摔人的一方)成功把對方摔到在地,並不會有什麼感覺!我記得有一次在練習摔技的時候,當動作做完了,我還在想我的軌跡與動作是不是做錯了(因為我沒有摔人的那種感覺),轉頭一看對方居然倒地了(當然這都是一剎那的事),我當時有點驚訝,我心裡在想"發生什麼事了",這樣算施技成功嗎?為什麼沒有感覺?所以想請教宗長這應該也是宗岳門太極的一種特色吧!
總部道館: 即使是最有效率的武術,也至少要有一、二年時間來奠基,然後才會更強,再快就是吹牛了。一學就覺得會用的武術,大概都是先教你亂打亂推,讓你一兩年內就誤以為自己有實戰能力,這種教法初步效果很快,但日後改拳要花更多年,進步更慢反而更難有成。地基築得深,大樓才能建得高,按部就班築基,初學好像不太懂,但一兩年後技術完整了就全懂了,成功反而比人快好幾年,甚至快好幾十年。門內師兄幾年就成為館長的學習成功例子,就是因為我們有按部就班的課程,有能夠讓大家都練成功的方法,所以完全不必擔心自己一時不懂,堅持學習就會成功。
- Jun 08 Tue 2010 08:06
擠在一起??
有網友對我們的連續出拳做了評論,認為"抽回的姿勢都是把力量洩在自己關節跟肩膀上面.真的發力第二拳之後就拉傷了....."
首先我要謝謝這位網友的觀察,不過我想我們只在此回應,有緣的話就可以看到回答。
1.我們不是"抽回來",因為空手道(舉例)才是抽回來,所以他的動作才會要快就不能有力,要有力就不能快,這是幾乎所有其他拳術的缺點,
- May 31 Mon 2010 22:14
GOOGLE沾黏* 大家怎麼說
只要google 一下:
http://blog.udn.com/Chengtaichi/3686817
干大師晚年還經常親自指導弟子推手,大家都感覺他老人家的功夫,彷彿每隔一段時日就會更精進一層,不但身形愈見鬆沉,內勁亦更加整脆。謝昭隆雖已 自詡功力小成,一但為其沾黏,立覺機勢全無,招架乏力,令人不可思議。太極拳正是這種令人夢寐以求,活到老、學到老、進步到老的運動。干嘯洲大師嘗謂:人的衰老是從下半身 開始,要長命就得多做下肢運動,以減緩老化速度。且經常耳提面命:唯有對下盤多下工夫,才得走化自如,茁長內勁。並強調: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行拳必須腰動手動,腰 停手停。
- May 31 Mon 2010 20:22
後人必用「粘」來判斷太極拳的真假----兼論「粘」的六能 20100531
後人必用「粘」來判斷太極拳的真假----兼論「粘」的六能 | ![]() |
![]() |
![]() |
作者 宗岳門金山 宗長 葉金山 | |
2010/05/31, 週一 | |
太極拳的最高層次技術,為什麼不是「摔打拿踢、分擊合擊」?又為什麼不是「敷蓋對吞」?又為什麼不是「發勁推人」,而是「粘」?
因為「摔打拿踢、分擊合擊、敷蓋對吞、發勁推人」這種種功夫,都必須在「粘」的指導下,才能正確使用;如果沒有「粘」,「摔打拿踢、敷蓋對吞、發勁推人、分擊合擊」就不會精確,即使用出來,也絕不符合王宗岳太極拳的 要求。 很多人可能都會以為:「粘還不簡單,只要把手輕觸對方的手,不要離開,也不要頂抗,時時連隨著他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這不是「粘」,而僅只是「沾」。 |
- May 20 Thu 2010 22:07
殺人的武術--王蘭亭太極拳--限制級
殺人的武術--王蘭亭太極拳
總部道館宗長:
街頭的打鬥很複雜,不能等同於武術,那個世界沒有規則,牽涉的問題也更複雜,是完全沒有規則的,街鬥往往是不對稱的勝敗,和武術對稱的勝敗是不同的。街鬥的勝利和失敗,有時候不全是決定於功夫,而是其他背後各種難以見到的因素;所以街鬥不應該和武術完全相提並論。 事實上街頭打贏的一方,在競技場上可能一無是處,因為他失去了背後的威勢,他必須全靠功夫;街頭打敗的一方,在競技場上往往可以讓對方致命,因為他不必害怕背後的問題,他可以全力施展功夫。因此我們推展武術者,往往不會刻意突顯街鬥的兇殘,也不以外在的兇殘,來論斷武術的高低,事事上在街頭真正會殺人的人,往往無聲無息瞬間奪命,也不一定會看起來像影片中那般兇殘。 宗長在訓練各館長太極拳的技擊,多數是以立即讓對手致死為目標,並不是要用於競技,在練習基----
- May 17 Mon 2010 17:53
液化 氣化的世界
液化 氣化的世界201005
我把最近的課定位為進入液化世界的步驟
據我所知,外面武術教真正鬆的人已經是很少又很少,大部分拳術,教硬的部分很多,也就是來硬的,要求狠狠的踢,踢更高,所以導致劈腿拉筋都可能都會被認為是鬆,其實根本無關;
- May 10 Mon 2010 02:20
20100508濕潤感
- May 05 Wed 2010 11:59
進入實戰前,你準備好了嗎
進入實戰,這個題目有點.....,讓我來說有點虛虛的,
所以如果改成進入一般玩票性質的推手"類實戰",要準備哪些事,這我就可以談一下,
其實來源是我的學生,跑去台北市公園跟別人練習,他給我的回報和我給他的回饋意見
- Apr 23 Fri 2010 09:43
掤手
掤手
宗長文章很客氣說也許是練法不同,名稱是掤手,但是說不定練的跟我們一樣,我說這是客氣,因為從講沾黏連隨的例子,我就嗅出山寨的影子,我只是佩服大陸人,山寨版果然有用一點心,把例子稍微微改一下,但是我們碰太極這麼多年,細節怎麼會不知道。
既然人家說掤手貫穿整個太極,然後又講要左右上下協調、心意要陰陽協調、我就說這陰陽拳,不是太極(因為我們的內三合完全不是這樣訓練)。那你可能問後面也有提沾黏連隨,敷蓋對吞,這些難道不是太極的部分嗎 ?的確,我們要評估別人是講話講一半還是已經講全的確很難,所以我們要看操作,在雙人對練的部分,就出現空手道小臂旋轉拳,.
- Apr 22 Thu 2010 17:17
王蘭亭太極拳64式的如封似閉為宗岳門脫身換影術之根本
"王蘭亭太極拳64式的如封似閉為宗岳門脫身換影術之根本"-我覺得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文章,因為對我們沒有學過八卦掌的同學來說,這可以充分的讓大家知道太極拳本身成為這種技術的原因而不用擔心八卦掌也有
--
王蘭亭太極拳64式的如封似閉為宗岳門脫身換影術之根本 | ![]() |
![]() |
![]() |
作者 葉金山 | |
2010/04/22, 週四 | |
「王蘭亭太極拳64式」的「如封似閉」技擊用法,就是「董海川八卦掌」的「脫身換影術」,這兩種技術所達到的目標是完全一樣的,就是要能夠在接觸的瞬間,「動如脫兔」地,快速進入對方身後施展攻擊。
「王蘭亭太極拳64式」和「董海川八卦掌」在這個「動如脫兔」的技術上最大差異,是「王蘭亭太極拳64式」有一個明確的「如封似閉」這個招式,去操作練習這個技術,而「董海川八卦掌」目前則沒有一個明確的招式,去練習這個技術, 幾位練成的前輩,大多數都是八卦掌整體功力提昇到極高呈度之後幸運練成,所以至今從沒有人提出八卦掌,可以用什麼招式練成「脫身換影術」,就是這個原因。 |
- Apr 19 Mon 2010 23:13
王蘭亭太極拳64式未受八卦掌影響之研究
王蘭亭太極拳64式未受八卦掌影響之研究 | ![]() |
![]() |
![]() |
作者 葉金山 | |
2010/04/19, 週一 | |
萬蓁道館館長李科宏師兄向宗長提問,有關王蘭亭所傳「太極拳64式」,是否在王蘭亭向八卦掌祖師董海川拜師之後,有所修訂?宗長認為「楊氏太極拳六十四式老架」絕對沒有受到董海川八卦掌影響而修訂;李科宏師兄所提的這個問題,日後也一定會有八卦掌的人提出,所以這一部份我們作公開答覆,好讓大家日後不會再有疑慮。
但是這個問題,如果從技術差異上來說,我們可能必須花很長的時間來作太極拳和八卦掌的比較,所以我們暫時先從承傳方面來說,技術差異部份,就留在道場上課時說明。 首先,在說明師門承傳真實性之前,宗長要特別強調的是,宗長必須像過去那樣,基於歷史的史實,不得不對吳錦園大師的武術承傳產生懷疑一樣;宗長對於李瑞東 和周玉祥是否真的同時,並且都是在王蘭亭入深山修道之前,才獲得王蘭亭傳授「楊氏太極拳六十四式老架」有所懷疑,因為宗長也不太相信王蘭亭是在要遁入深山 修道之前,才將「楊氏太極拳六十四式老架」傳給李瑞東和周玉祥的。 雖然聽吳老師提起舊事時,好像是王蘭亭要去入山修道時,才傳「楊氏太極拳六十四式老架」給李瑞東和周玉祥,但是宗長多年以來也不真的認為這故事一定是真實的,尤其是王蘭亭遁入深山修道之前,才傳授「楊氏太極拳六十四式老架」給李瑞東這一部份,更是值得懷疑。 |
- Apr 08 Thu 2010 21:27
王蘭亭太極拳的摔技
![]() |
![]() |
![]() |
作者 宗長 | |
2010/04/08, 週四 | |
有很多人不明白,宗岳門太極拳的摔技從那裡來的?其實宗岳門的摔技,全都是從「王蘭亭太極拳64式」的招式裡來的,譬如「王蘭亭太極拳64式」從「如封似閉再按」到「海底撈月」,這兩個招式串起來,就是「盤頭摔」的技術,可以利用轉身來摔倒別人。
所以說王蘭亭太極拳的摔技,有些是單式摔人,有些則是兩式連用來摔人。 譬如「王蘭亭太極拳64式」先右轉再左轉的特殊「如封似閉」,其實就是非常重要的「脫身換影術」,可以藉著串子罡氣控制對手,而忽然進到對方身後,去摔倒對方,也可以順勢攻擊對方的頭面,或在背後鎖頸、持領或抱腰摔。 譬如「王蘭亭太極拳64式」的「倒攆猴」就是我們在影片中經常示範的「退步纏摔」,可以一邊退步,一邊用開翅法摔到對方;這種「退步纏摔」式的「倒攆猴」,只有「王蘭亭太極拳64式」才有。 |
- Apr 06 Tue 2010 22:17
技擊的重要性
有時想想--為什麼宗岳門為何這麼注意能不能技擊!!!!!
因為很多女士 很多老婆婆 老先生會說 "太極不用學到技擊 而且也可以養生"
這句話只說對一部分,因為不用學技擊的太極拳,那一定是學講氣講鬆的太極拳,而且這些人學的時候還真的會體會到鬆,甚至能發表成自己的感想說鬆真好,把我的血壓也調了,所以他認為這樣的鬆真好。
- Apr 06 Tue 2010 22:17
王蘭亭太極拳像北斗七星的「上步七星」
- Apr 04 Sun 2010 19:27
壞的習慣一但養成......
- Mar 24 Wed 2010 01:15
這不是我們學的脫身換影
- Mar 22 Mon 2010 14:43
別人眼中的分析